各学院(部):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工会《关于举办第十四届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通知》,我校现举办浙江外国语学院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锤炼教学基本功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贡献力量。
二、竞赛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广泛参与、层层发动;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实际应用能力;坚持程序严谨、规范。
三、竞赛学科和参赛对象
(一)竞赛学科
第一组为文科(含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
第二组为理科;
第三组为思想政治课专项。
(二)参赛对象
我校40周岁(含)以下青年教师(1984年8月31日后出生),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修养,近3学年(2022年秋季学期至本学期)持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四、竞赛实施
坚持“上好一门课”理念。比赛分院(部)级初赛和学校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院(部)级初赛
1.请各学院(部)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初赛,推选3位教师参加学校决赛。上一届省赛获奖教师所在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和教育学院)可额外增加一个名额。
2.思想政治课专项组的初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初赛人员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辅导员等思政系列教师。
( 二)决赛
决赛分为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两部分,由校内外专家对初赛推选的教师参赛作品进行网络评审,评选出进入现场决赛阶段的名单。现场决赛初步定于5月22日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决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分数分别为 20分、75分、5分。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以1个学时为基本单位,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安排。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注明对应的参赛课程大纲章节)、教学指导思想、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选手需准备参赛课程5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每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注明对应的参赛课程大纲章节。评委将对整套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打分。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为20分钟。评委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评审。选手需从5个教学节段中任选其中一个录制讲课视频(无生上课形式),命名文件时注明教学节段名称(MP4格式),视频大小不超过300M。课堂教学内容要与提交的教学设计内容对应、一致。
3.教学反思
参赛选手结束课堂教学环节后,结合本节段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方面着手,在45分钟内完成对本讲课节段的教学反思材料(500字以内)。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做到有感而发。
4.计分方法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三部分具体评分细则附后(参见附件1)。每部分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选手三个部分的得分相加为最终得分。
5.注意事项
(1)选手参赛课程的实际学分要求不得少于2个学分(含2个学分);
(2)根据各自参赛课程需要,选手可携带教学模型、挂图等,白板笔、翻页器将统一提供。
五、材料提交
请各学院(部)于5月15日前,将下列材料交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课堂教学视频为电子版 MP4 格式,其他材料含电子版和纸质盖章版):
1.学院(部)初赛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
2.学院(部)初赛情况或选拔情况总结材料;
3.教师参赛课程5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其中1个学时的20分钟课堂教学视频和教学反思。
六、奖励
1.比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人数不超过参赛人数的三分之一。认定特等奖和一等奖课堂教学视频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百门金课”,并从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教师中选拔推荐参加第十四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2.对组织实施效果明显的单位,学校将评选优秀组织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七、承办部门
本次比赛由校工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承办。
附件1.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评价指标
2.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初赛情况汇总表